1.關鍵知識有不易被模仿之特性--築高內隱知識,讓對手難以模仿
外顯知識容易被模仿、抄襲 ; 內隱知識則建立於公司文化、人力資源、關鍵技術、專利、組織
領導人風格、供應鏈...中
2.知識管理制度的促動要素--策略、績效、文化、資訊科技
將KM融入組織文化與工作流程中,結合績效的誘因與IT充分協助
3.知識創新的兩難;知識獲取與知識創造--效益與潛力(短期與長期)
依據不同時期與不同之產業特性與公司策略,有所不同
4.組織內單位性質改變與擴充--結合人資的職能觀念( R&D人員具備"客戶導向"職能特質)
人力盤點與知識地圖
5.知識螺旋交互作用(內化、社會化、外化、組合化)-->組織知識創造的螺旋模式
以組織作業流程、獎酬制度、工作任務、跨單位知識交流等方式達成目的
標籤:第四組 知識管理上課心得報告_金全
有查到一些對於進階的發展技術來支援知識管理但對於內容不是那麼了解如:
智能決策支援系統(IDSS)是決策支援系統(DSS)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產物,它將人工智能中的知識表示與處理的思想引入到DSS。智能決策支援系統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應用管理科學、計算機科學及有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針對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決策問題,通過提供背景材料、協助明確問題、修改完善模型、列舉可能方案、進行分析比較等方式,為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提供幫助的智能型人機交換信息系統。
希望能得到更進一步的了解
1.知識辨識的主要方法
專家黃頁:以員工對於知識的"程度"進行分類
知識地圖:以員工的知識"領域"進行分類
是否有綜合兩者的呈現方式 ?
2.企業人才挖角方式,對於組織外部知識取得之成效 ?
3.以"組織外部知識獲取"方式取得的知識,對於"組織知識創新"之幫助為正向或負向?
IT工具於KM之運用與問題協助(辨識、獲取、創造、分享、轉移、利用、儲存)
1.組織整體知識管理 -- 知識管理系統 KMS
-- 協助結構化知識的知識庫建立與半結構化知識的分類、儲存、搜尋
2.協助組織內的知識工作者創造知識 -- 知識工作者系統 KWS
-- 提供組織員工在工作執行的過程中,所需要之輔助軟體與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
3.協助組織內知識的獲取、發掘、儲存與執行 -- 智慧型技術 Intelligence Technique
-- (AI 人工智慧) ES專家系統、ANN類神經網路系統、CBR案例推理機制、IA智慧代理人
因應產業類別與組織架構的不同,IT支援的程度與可取得的資源多寡也不相同
但目的皆在使員工於工作進行的過程中,獲取相當程度之協助
已知:流程建立、工具取得、方法運用
未知:關鍵訊息、參考資料
標籤:第四組 知識管理上課心得報告_金全
Specialist:芸芝
Specialist:金全
Project Statement
於2010年7月31日前完成知識管理部落格的經營成果報告。
Project Objectives / Requirements


標籤:第四組 知識管理部落格建置專案
6月24日知識管理_提問_游志明
指導老師:李怡禎 教授
學生姓名:游志明 學號:M9740545
問題點:如何修改Blog template 的HTML 程式將Blog 的版面擴大並增加工具或連結於左側版面
內容:
為何目前網路上所提供的Blog template, Blog文章版面無法擴大甚至利用左側的空間。有何考量因素。又如何修改HTML 程式將Blog 的版面擴大並增加工具或連結於左側版面。
指導老師:李怡禎 教授
學生姓名:游志明 學號:M9740545
本次上課的重點如下:
一、叡揚資訊介紹KM 系統
二、KM 系統管理流程

標籤:第四組 知識管理上課心得報告_志明
上了今天的課了解到其實要做好知識管理不只要有資料檔案管理的工具外,其實還要有進一步相關科技技術的幫忙,才能將上傳資料做有效的管理搜尋與應用. 如老師有提到的目前僅以key word作為文字報表或數據檔案的關鍵字搜尋.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另一顯學應映而生"pattern recognition ". 有人叫做圖樣辨識,樣式辨識,圖形識別...等等.其實都是將圖形或影像,更或者是聲音作為比對的工具.就算使用者不知道正確名詞定義或語言上的隔閡,都能靠著既有的片段影像或聲音作為搜尋的依據.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資訊,大大跳脫既有的框架與限制.雖說現階段能夠將此概念轉成商業用商品還無法有成熟產品,但此定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與價值導向.常見之Data Mining工具最核心的Knowledge Discovery、Neural Network、視覺化及找資料的輔助工具Data Visualization,運用Fuzzy Theory/Set的查詢及分析、案例比對之推理(CBR)及最佳化搜尋協助找NN之輸入變數的遺傳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
以下找到一些相關資料作為大家可以參考知識.
lab.geog.ntu.edu.tw/course/空間知識管理/ch06.files/ch06.ppt
標籤:第四組 知識管理上課心得報告_原誠
支援組織KM的IT有三種:(1)知識管理系統用來支援組織整體的知識管理(2)知識工作者系統用來支援知識工作者創造知識(3)智慧型技術用來支援知識的獲取、發掘、儲存與執行。6/19經由廠商介紹知識管理相關IT技術與功能,發覺目前KM所運用的IT技術,仍多著墨於文件管理,而人工智慧(AI)這一部分尚未廣泛運用,勉強涉及AI的部分,可能也僅是KM文件管理中的智慧型分類。
其實AI的範圍很廣,人工智慧看似fancy,但早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例如:手寫字型辨識、語音辨識、人聲辨識(聲控),結合三維動畫與自然語言技術,能與使用者對話的虛擬助理、網際網路智慧型資訊代理人來幫忙使用者搜尋、監控並自動通報相關的資訊、能自動翻譯技術文件手冊的翻譯軟體、能以歌聲點播的卡拉OK、股市分析與預測軟體等,這些都屬於AI的範疇也都是已開發的技術。如果AI能運用於KM系統,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於平日工作中,更有效率的實踐知識管理,當然這得仰賴資訊廠商的開發,只希望知識管理不再只是做好文件管理,知識的創造並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是AI技術支援KM系統最有價值之處,也是我們執行KM期望達成的目標。
標籤:第四組 知識管理上課心得報告_芸芝
1.KM 導入需要耗費許多企業資源,如軟、硬體的架構,作業的人力工時...等,是否有指標可檢視投資可回收之效益(量化) ?
2.知識收集與傳遞的過程中,對於知識的"主觀獨特性",是否有方法可以防止"錯誤"或是"無效的知識"產生 ?
1.常見應用於KM的IT技術有哪些?
2.目前健保局內所做的知識管理,似乎不見智慧型科技,這部分的成本是否比較高?另外有否簡單、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可協助組織知識管理具備人工智慧的功能?
指導老師:張禾坤 教授
學生姓名:游志明 學號:M9740545
問題點:有無資料庫軟體可以自動化管理電腦或伺服器上的資料夾及檔案
內容:
電腦或伺服器上的資料夾及檔案長時間下來數量龐大。要搜尋所需要的資料需一層層的點擊進去。是否有資料庫軟體可以自動化管理並更新產生報表。如此於報表上搜尋所要的檔案能更加迅速,尤其是於公司伺服器上受限於連線速度更需要此類的軟体。
標籤:第四組 知識管理上課心得報告_原誠
這禮拜由於被指派去招待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交流團,所以10:20就離開教室,聽了一個多小時張禾坤老師的課,雖然授課主題是IT in KM,但張老師並沒有大肆吹捧著資訊科技的百利而無一害,也沒有資訊科技人那種講求速度、剛硬、不近人情的感覺,相反地,張老師以他多年的教學經驗,與我們分享以前與現在的學生在學習態度上的改變,以及老師如何將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上,IT所帶給老師的好處以及對學生的幫助。而這堂課帶給我的感想是,其實只要透過簡短的經驗分享,就可以讓人明白陳述的重點,這比起高調宣揚,反而更讓人信服。
因為這堂課只上了短短一點時間,回去看了一下課本第九章組織知識的儲存,在個案討論中提出了一個問題,文件管理與KM最大不同點為何?我想了半天,想到李老師題的七字訣句,辦、取、創、分、轉、用、存。文件管理只是將資料分門別類儲存,僅著重於文件的儲存,而知識管理則包含了辦識、獲取、創造、分享、移轉、利用、儲存等七大學問。文件管理是一般資料的收集與整哩,而KM則是經過資訊篩選,針對有價值的知識進行管理,產生更多的智慧,以提升經營效能與企業價值,若僅靠文件管理,企業是無法有效達成提升經營績效的策略目標,也無法創造競爭優勢,我想這應該是文件管理與KM最大的不同。
標籤:第四組 知識管理上課心得報告_芸芝
指導老師:張禾坤 教授
學生姓名:游志明 學號:M9740545
本次上課的重點如下:
一、RSS 與Blog的差異
二、如何提高組員知識分享的意願
三、人腦與電腦對資料收集的差異
RSS 與Blog的差異
RSS的縮寫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RSS版面的設計可連結至不同的資訊提供者伺服器,並進行同步且即時的更新。所以RSS的管理者主要在於管理及整合不同的資訊來源,並且有效的進行分類。
對於RSS的使用者,可利用各RSS server所提供的RSS reader進行資訊的分類及過濾。可以節省資料收集的時間。
Blog比較偏重個人意見或文章的創作。或是知識技術的分享。或是學生報告的提交。
如何提高組員知識分享的意願
Team Leader比較願意分享他的知識。而Rule drive your behavior。因此經理人應隨時地檢視各個Team Leader的知識管理成效,並適時地給予鼓勵。
我之前所任職的日本村田機械公司對於Service engineer每個人日常所提交的報告有三種。
1. 工作報告
2. Feed Back
3. 改善提案
其中Feed back及改善提需轉寄至日本總公司專人管理。且列入個人年終競賽項目。
工作報告和Feed back和改善提案的總和列入個人年終考績作為加薪及年終獎金的依據。
如此以確保在設備每一季的更新改後於下一季能將所有發生的不良問題給予解決。
在工作報告上因應客戶的需求所作的可程式控制器上的程式修改需寫出並註名所處理事件的以下幾個必要重點:
1. 問題點
2. 狀況
3. 原因
4. 頻度
5. 結果
以後若其他的客戶有類似狀況既可快速修正又可節省研究測試的時間,一方面又可當後輩的學習範本。各個報告主管皆需審閱及簽名。
如此在十幾年前沒有電腦輔助的狀況下就可作好完善的知識管理。
人腦與電腦對資料收集的差異
老師舉例了若於大學部每周個人提交知識管理成功個案時,所有報告相似度接近70%。如此說明了當科技進步之後反而造成大家對資訊認知的狹縊與偏頗。所有的資訊只能停留在Googol的查詢結果範圍。
若沒有利用上天所付予的人腦進行資訊的分析解讀後無法真正獲得資訊背後的隱藏意涵。也因此無法進一步的創新或發揚光大,此為人腦與電腦對資料收集的最大差異。
標籤:第四組 知識管理上課心得報告_志明
Dear All: 大家好!
非常地高興大家一齊共渡最後的一學期。兩年來緊湊地過日子、歷盡滄桑卻又高潮疊起。
一下子搞派對、一下子又要討論功課。上台報告怕被釘、下台準備考試把書抱(不是分數問題是面子問題)。陽台抽煙聊是非。喝酒逛街又玩空中飛人。玩船衝浪跳舞到夜晚。林林總總還真教人捨不得畢業。不過老板忍耐有限還是得趕快加把勁把論文作出來。
兄弟姊妹們加油!
志明
pictures
我們這一組